郑州天顺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

郑州食品添加剂网|河南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常年供应食品级食品添加剂!

全国服务热线 15003810456
您所在的位置:

吴茱萸化学成分、药效及肝毒性的研究进展(一)

来源:郑州天顺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1-09-18 09:12:27 关注: 0 次
标签: , ,

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,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、苦味素、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,其中生物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。吴茱萸药理作用较为广泛,临床上主要功效为止痛,止呕。药典记载吴茱萸有小毒,动物试验研究发现,大剂量给予吴茱萸水煎液能造成实验动物明显肝损伤,其机制可能与过氧化损伤、炎性反应因子介导、线粒体损伤、药物-蛋白质加合物的形成等相关。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吴茱萸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,概述了吴茱萸化学成分、药理作用和肝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,为深入研究吴茱萸的药理作用机制、肝毒性物质及致毒机制,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。

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(Juss)Benth、石虎Euodia rutaecarpa(Juss)Benth.var.officinalis(Dode)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-taecarpa(Juss.)Benth.var.bodinieri(Dode)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归肝、脾、胃、肾经。吴茱萸使用历史较早,其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归属于本草中品,具有温中下气止痛等功效。近代研究表明吴茱萸主要含有生物碱、苦味素、挥发油和黄酮等成分,其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。药理学研究证明其有镇痛抗炎、抗溃疡、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等作用。随着吴茱萸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,其毒性也逐渐暴露出来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吴茱萸:“多食冲眼又脱发也”“有小毒,动脾火,病目者忌之”等。有关吴茱萸肝毒性临床不良反应报道和现代研究逐年增多。本文通过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、主要药理作用、所致肝毒性及其机制3个方面对吴茱萸研究概况进行综述。

1化学成分

1.1生物碱

生物碱类成分是吴茱萸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也是指标成分,其主要分为吲哚类生物碱、喹诺酮类生物碱。黄小龙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-四级杆-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(HPLC-Q-TOF-MS/MS)对40余个主要峰进行成分分析,最终从吴茱萸甲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1种生物碱,包括10种吲哚生物碱,10种喹诺酮生物碱,1种麻黄碱。苏秀丽等采用UPLC-Q-TOF-MS法从吴茱萸80%乙醇提取物甲醇部位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,其中5-甲氧基-N-甲基色胺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发现,同时还发现了2种生物碱类新化合物:1-甲基-2-[4-羟基-丁基]-4(1H)-喹诺酮和羟基吴茱萸新碱。

1.2苦味素

苦味素也是吴茱萸的重要指标成分,其主要成分是柠檬苦素类化合物,包括柠檬苦素、12-α-羟基柠檬苦素、6-α-乙酰氧基-5-表柠檬苦素、吴茱萸苦素、吴茱萸内酯醇、吴茱萸苦素乙酯、12-α-吴茱萸内酯醇、6-β-乙酰氧基-5-表柠檬苦素等。李琼等在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柠檬苦素化合物包括一个新化合物6α-乙酰氧基-12α-羟基吴茱萸内酯醇1。

1.3挥发油

吴茱萸挥发油性质不稳定,且随吴茱萸产地、成熟度等变化而不同。有报道在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41种化合物,占比例的72.02%,其中占比最多的5种化合物分别为β-揽香烯、石竹烯氧化物、α-杜松油醇、地匙菌烯及芳樟醇,占比分别为10.3%、8.07%、7.13%、4.66%、3.58%。李斐等运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吴茱萸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和其相对含量,在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,占吴茱萸挥发油含量的93.99%,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(Z)-罗勒烯(60.57%)、(E)-罗勒烯(9.11%)、月桂烯(5.94%)等,β-松油烯、里那醇为吴茱萸挥发油的首次报道化合物。此外,有研究认为β-月桂烯、柠檬烯、β-反式-罗勒烯及石竹烯可以作为化学标记性成分,用于区分和评估不同成熟度的吴茱萸果实。

1.4其他成分

吴茱萸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也较高,刘珊珊从吴茱萸水提物中分离并鉴定出柠檬黄素-3-O-β-D-木糖(1→2)-β-D-葡萄糖苷、柠檬黄素-3-O-[2-O-β-D-木糖-6-O-α-L-鼠李糖]-β-D-葡萄糖苷、槲皮素-3-O-β-D-葡萄糖苷、槲皮素、金丝桃苷、芦丁等14个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。吴茱萸中还含有有机酸类物质,有研究从吴茱萸果实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,包括绿原酸,新绿原酸,隐绿原酸,松柏苷,咖啡酸,槲皮素-3-O-α-D-吡喃阿拉伯糖苷等,其中隐绿原酸,松柏苷,槲皮素-3-O-α-D-吡喃阿拉伯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。

2药理作用

2.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

2.1.1对心脏的作用

林淑娴等研究发现10mg/L和100mg/L的吴茱萸总碱能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,心肌细胞表面积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,其保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细胞一氧化氮(NO)的生成,促进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-1的表达以及增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去磷酸化有关。此外,吴茱萸碱还对心肌细胞缺血具有一定保护作用。吴青青等发现1、5、10μmol/L的吴茱萸碱可增加缺氧24h后损伤的心肌细胞的活性,与对照组比较,能明显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(TNF-α)、白细胞介素-1(IF-1)和白细胞介素-6(IF-6)等炎性反应因子的转录,减少细胞凋亡数量,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蛋白激酶B和AMP依赖蛋白激酶α的活性,抑制NF-κB的活性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。

2.1.2对血管的作用

吴茱萸次碱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扩张血管的作用。JiL等发现吴茱萸次碱可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(HUVEC)的活性[IC50=(16.54±2.4)μmol/L],对HUVEC的迁移和黏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,并可在鸡胚绒膜尿囊膜上对抗血管生成活性,其机制与吴茱萸次碱在体外能显著抑制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(VEGFR2)的活性并阻断了VEGFR2介导的Akt/(mTOR)/p70s6k信号通路有关。吴茱萸次碱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降钙素基因相关肽(CGRP)是最有效的血管舒张物质,而吴茱萸次碱能通过刺激CGRP合成和激活TRPV1释放而表现出血管舒张作用。此作用提示吴茱萸次碱具有开发成为抗高血压药物的潜力。

2.2抗胃肠道溃疡

Zhao Z等在吴茱萸碱抗溃疡作用的研究中,发现吴茱萸碱能显著对抗乙醇诱导的小鼠胃溃疡,明显改善胃部病变,防止胃组织氧化损伤、降低前列腺素E2(PGE2),IL-6和TNF-α的水平,提高血清谷胱甘肽(GSH),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和过氧化氢酶(CAT)的水平,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(MDA)的含量,降低了胃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(MPO)。其机制与吴茱萸碱能有效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Rho,Rho激酶1、Rho激酶2,胞质和细胞核中NF-κBp65的蛋白表达升高,通过Rho/NF-κB途径改善抗氧化剂和抗炎状态有关。Shen P等发现吴茱萸碱对右旋糖酐硫酸钠(DSS)诱发的结肠炎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,吴茱萸碱处理可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(UC)小鼠的体质量减轻,活动指数下降,结肠长度缩短,结肠病理损伤并提高MPO活性,其作用机制与吴茱萸碱调节NF-κB信号和NLRP3炎性小体抑制炎性反应,调节小带闭合蛋白1(ZO-1)和闭合蛋白的表达,促进肠道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,降低脂溶性脂多糖的浓度,重新平衡了大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水平有关。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吴茱萸碱可以逆转压力引起的胃肠道过度运动。

文章版权备注

文章版权归 郑州天顺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所有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tsswhg.com/9599.html
未经授权,禁止任何站点镜像、采集、或复制本站内容,违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!